沈阳市铁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3-05-11 2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简要回顾2010年,面对依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沈阳市铁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沈阳市铁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完整)


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0年及“十一五”时期工作简要回顾

2010年,面对依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完成全市“双五千亿”目标,全力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现代建筑产业核心区、服务业发展特色区建设步伐,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全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0亿元,同比增长15%,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80亿元,同比增长20.1%,是2005年的2.9倍,年均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7.3亿元,同比增长14.7%,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4%;固定资产投资635亿元,同比增长36.7%,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21%,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5%;直接利用外资9.2亿美元,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同比增长17%,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5%,实现“十一五”期末节能目标。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区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指标在全省100个区、县(市)中继续稳居第一。

一、优化结构,提升效益,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坚持速度与效益并重,推动传统产业壮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城区与开发区东西互动,二、三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一)工业经济步入新型工业化发展轨道

——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不断走向高端

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度继续提高。完成装备制造业产值1531亿元,同比增长21%,对全区工业经济贡献率达67%。千亿产业集群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已有800户企业聚集发展,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产业聚合效应继续显现。具有产业牵动性和地区辐射力的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投资10亿欧元的华晨宝马第二工厂项目带动35户国外配套企业跟进入驻,产业链效应明显。投资规模达15亿美元的米其林沈阳新工厂开工建设,成为沈阳投资最大的工业企业。投资55亿元的美国博尼斯电子级多晶硅项目正式奠基,填补我市产业空白。全年开复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2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3个,均居全市之首。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铸锻等公共制造平台集中加工能力全面提升;辽宁工业职业学院开工建设,开发区职业教育联盟集团成立;公共研发促进中心正式揭牌,省级以上各类研发机构增至110家。

——现代建筑产业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以“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化、建筑装备重大化、产品水平高端化、发展过程低碳化、制品功能部品化、产业配套集成化和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化”为导向,加速发展现代建筑产业。远大集团幕墙、电梯、电机三大主业实现基地化发展。日本鹿岛建设、积水房屋,法国施耐德电气、圣戈班玻璃建材等世界知名企业,江苏沃得等国内建筑机械领军企业正式签约入驻。兆寰鹿岛产业园、宝钢钢结构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带动现代建筑产业进入“工厂化生产施工与全天候建设”的新时代。总投资128亿元的4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完成现代建筑产业产值300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1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5%。现代建筑产业成为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增强

企业生产经营效益进一步提高,产销率达95.8%,实现利润72.5亿元,同比增长14.2%。沈鼓、沈化、东药3户企业实现产值超百亿元,全区百亿企业增至6户,机床集团跃居世界机床行业第二名。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重点企业投入研发资金18.8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165亿元。远大集团并购瑞士旭密林公司等12项海外并购项目顺利实施。特变沈变集团百万伏特高压变压器在国内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中投入运行。沈鼓集团百万千瓦核Ⅱ级泵填补国内空白。三一重装集团全硬岩掘进机、联合采煤机成为国内首台套产品。北方交通重工集团研发出近水平千米定向钻机,标志着重大煤矿技术装备实现了国产化。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大幅度提高

国有资产运营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实现国资收益8.5亿元,国有资产增值率同比增长23%。提高资源资产化、资本化运作水平,筹措资金18亿元支持国企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工作。实现存量房产运作收益5亿元。完成企业股权、资产转让7亿元,回购债权4亿元。锻压机床厂实现转制。沈鼓集团进行了私募。北方重工集团资产整理工作进展顺利。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

体现流畅型经济特点的构架布局基本完成。“西部十字金廊”开发进一步延伸,投资20亿元的龙之梦城市综合体项目主体封顶;兰亭汇、潮州城等高端餐饮业态对外营业。以宜家家居为龙头的北部商圈加快发展,国际纺织服装城正式运营,星摩尔、红星美凯龙二期、新湖商业综合体等加紧建设。以万达广场为代表的南部商圈业态全面升级,茂业东方时代广场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西部商圈发展壮大,兴隆大天地填补沈阳西部综合商业业态空白,十里河灯饰城正式营业。物流、汽贸、家居建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势头不减,北二路汽贸产业带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33%,家居建材业实现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8.6%。

铁西产业新城加快建设。开发区全年开工服务业项目30个,总投资105亿元。中心商务区建设全面启动,投资50亿元的香港鸿隆世纪商业广场、新行政大厦等9个大型项目全面开工。三隆春天四星级酒店正式营业。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项目进展顺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迅速,机电装备科贸城项目已经启动,中外运仓储物流等重大项目快速推进。沈辽路商贸流通产业带建设正式展开,已入驻汽车4S店9户,投资30亿元的庞大汽车文化广场等项目签约落地。

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科学集约开发土地资源,金地、万科、华润等高端品牌齐聚铁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0亿元,同比增长22%。销售面积362万平方米,占全市销售面积的21%;实现销售额205亿元,同比增长36%。二手房交易量84万平方米、交易额28.3亿元,同比增长6%和13%。商品房和二手房成交量、交易额均居全市之首。

全年实现三产增加值218.1亿元,同比增长16.6%。城区完成三产增加值占城区地区生产总值的73.7%,三产税收占税收总额的70.5%,现代服务业比重已占服务业的46%。开发区完成三产税收9.1亿元,同比增长79.6%,高于工业增幅63.2个百分点。城区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26:74。

(三)招商引资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创新招商体制和方法,强化绩效考核,紧盯重点区域,全年组织外埠招商团组76批次,推进项目400余个。围绕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壮大,着力引进集约型、成长型、税源型项目,举办装备制造业、现代建筑产业、现代服务业及机床产业集群等主题招商活动12次,协议引进项目126个,协议投资额230亿元。全年127个外资项目和136个内资项目实现调资,协议利用外资21亿美元;调入内资114.9亿元,调资8000万元以上项目达48个。实现出口总额1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

二、强力投入,严格管理,城市规划和建管水平有效提升

坚持以民为本理念,以开展城乡绿化、环境卫生、道路整修、交通秩序“四大战役”为契机,不断做优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创建宜居城区。

——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

发挥规划的引导与控制作用,科学编制全域规划,修编建设大路以北、铁西产业新城等地区控详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高标准设计沈阳站西广场、卫工河改造等规划建设方案。提高城市发展容量,加大土地整理储备力度,开发区新增发展用地4.3平方公里,腾迁土地6平方公里。依法实施肇工街北三路等7个地块拆迁,搬迁电缆厂等12户企业,拆除废弃铁路11公里,城区腾迁土地100万平方米。城区出让土地90万平方米,开发区出让工业用地5.4平方公里,商业用地1.2平方公里,实现土地收入86.6亿元。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总计投入16.5亿元。新建小北三路等7条规划路,改造保工南街等5条主干道,完成路面整修28万平方米。翻建、维护沈辽路卫工桥等4座桥梁;开发区新建道路20公里、桥梁1座、综合管网70公里。沈西工业走廊铁路专用线铁西段建成通车。

——交通环境进一步完善

全面加快现代交通管理系统和畅通交通体系建设步伐,全年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占地5000平方米的区交通指挥中心启动建设。新增71处电子拍照系统。城区主次干道交通监控设施覆盖率达到50%,“热熔”标线施划率达到80%。对兴工街北二路等6个路口实施交通渠化改造。可容纳15个公交站点的“云峰公交港湾”建成投入使用。强化重点区域交通整治,在建设大路南五桥路段等重要节点设置可变式车道。依据重点路段交通流量,科学调整交通信号。强化静态交通管理,各级街路车辆违停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新建可容纳300辆机动车的铁西广场地下停车场。对932处有停车空间路段实施“降边石”工程。施划免费停车泊位1.7万个。

——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

不断满足群众对宜居环境的现实需求,深入开展以街巷路、住宅小区、居民楼道为重点的环境整治战役。实行即时督查、每周调度和责任包保等制度,每周公布街道、社区环境评比排名。设立上不封顶的专项维修资金,累计投入3000万元,由区直专业施工队伍配合街道、社区,对非等级物业小区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不断为百姓创造整洁有序的生活环境,切实发挥数字化城管系统作用,重点区域的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城市顽疾实现了常态化治理。启动实施旧住宅区三年改造工程,综合整治旧小区59个,面积225万平方米。不断创建清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投入1亿元,配置垃圾压缩设备31个,添置环卫车辆1088台。在城区实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保工街等5条市级示范街路实现了全天候扫保。装饰建设大路、兴华大街等街路沿线建筑立面31万平方米,完成了兴顺街等7条街路亮化改造工程。

——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

注重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开展生态城区创建工作。实施仙女湖清污治理工程。完成智园、慧园和桃园等亲水景观公园建设。细河改造工程全面竣工。投入3000万元,新增绿地73万平方米,城区绿地率达到37.9%,绿化覆盖率达到40.3%。新增市级“绿色社区” 13个。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脱硫改造燃煤锅炉39台,推广地源热泵技术面积76.3万平方米,削减二氧化硫排放4216吨,减少化学需氧量排放280吨。国家级生态城区创建工作通过省级验收。

三、统筹协调,关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群众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坚持将公共财力向民生倾斜,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倾力满足铁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科教兴区战略取得新进展

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000万元,同比增长1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户、科技型企业56户,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20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30亿元,同比增长7.2%,居全市首位。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引进高端人才460名。

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全年教育投入6.3亿元,生均经费超出省级标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强化教育资源公平共享,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了勋望小学与云峰小学、杏坛中学与158中学等12所学校的整合工作,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探索实施学区长制,校长、教师交流工作有序进行。新36中学、彰驿中学等开工建设,维修改造20所学校,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特色教育蓬勃发展,127中学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校”。我区中高考成绩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校园安保监控设施覆盖率达100%。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我区被评为全市学前教育发展先进区。

——文体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注重工业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占地3万平方米,集景观休闲、抗灾避险等功能于一体的重型文化广场投入使用。建大沿线工业文化走廊一期工程竣工,“铿锵名录”等5个工业主题景点成为铁西新的人文景观。有效利用体育场馆资源,承办国家级赛事和大型文体活动41场,接待观众50余万人次。在高花、四方台等地区新建4个农村文化站。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举办第八届工人文化周等系列活动253场,参与群众30余万人次。铁西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年卫生经费投入1.3亿元,同比增长15%,人均社区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新建霁虹、七路等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补贴1220万元,在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进一步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全区出生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15年负增长。我区获得“辽宁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示范区”称号。

——民生保障工作呈现新局面

就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2.4万个。实现实名制就业3.3万人,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普惠制就业培训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2%。

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发放租房补贴1900万元、购房补贴543万元,改善6345户居民住房条件。工人村三期钢结构住宅等9个高标准保障性住房项目全面开工。卫工佳苑等7项安居工程竣工,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安置居民5000户。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征缴个体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3.5亿元,同比增长12%。发放助残、优抚等各类抚助金2000万元,7万群众受益。安排复转军人就业370人。居民、妇女儿童、青少年、残障人士“四位一体”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投资亿元的全市首家城区区级养老中心开工建设。居家老人应急呼叫服务网络覆盖城区街道、社区。我区获得“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20.5亿元,同比增长12%。投入3260万元,新建温室小区13个,全年新增设施农业7000亩。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完成了高明等3个村的整体回迁,1490户农民迁入新居。西余、王秀台等5个村成为市级“绿色村庄”。惠农能力大幅提高。新增农村养老保险扩面1.2万人,参保总数达5.9万人。农村合作医疗新增参合人数2000人,参合率达99.9%。安置失地农民就业6000人。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3000万元。

四、规范行政,优化环境,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推进

坚持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向行政效能高、行政成本低、发展环境优的目标迈进。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

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区人大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及各界人士意见,拓宽民主决策渠道。全年办理代表建议154件、委员提案228件,办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改善街道、社区办公条件,完成了霁虹、艳粉、贵和、兴华等街道办事处的搬迁改造,全区社区办公用房平均面积增至721平方米,超出全市平均水平。

——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活动,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仅房地产开发投资就减少交叉审批事项21项,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已缩减至148项。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查找征管“盲区”,加强资金投放审计,实现财政增收12亿元。加强作风建设,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开展机关效能专项检查,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不断规范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工作机制。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对35名违纪人员做出政纪处分。

——社会和谐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加大解决信访问题工作力度,受理群众来访4441案次,同比下降16.7%。进京访和到省、市集体访同比下降10.5%、13%和18%,实现了减量退位目标。开展“重点疑难案件化解”活动,妥善处理信访积案155件。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分别下降24.2%和22.4%。新建笃工等5个派出所,警务为民能力得到增强。强化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整改隐患3886处,取缔各类非法加工窝点203处。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标志着我们全面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任务目标,也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回首“十一五”,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升级进程明显加快,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和谐铁西建设成效显著,铁西改造振兴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过去五年,铁西经济和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态势。2010年,我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开发区入选中国十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依法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努力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十一五”以来,特别是一年来在全区各条战线上辛勤耕耘、奉献智慧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敬意!向给予我们鼎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中省市直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驻区部队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千亿产业集群发展水平与总体目标还有较大距离,具有牵动力的项目的数量、质量还有待提升,特别是机床产业等领域项目引进力度仍需加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仍需加强;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步伐还要加快,新型业态引进力度还应加大;三是在拓展发展空间等方面尚存掣肘问题,尤其是工业发展区域的征地和农村地区的拆迁改造任务还十分艰巨;四是随着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稳定、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工作的压力日益增大。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2011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铁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全面振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的新特点、新要求,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发展。做好“十二五”规划对于铁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根据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组织编制了《铁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

“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13%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指标按国家规定持续下降;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国际领先的现代建筑产业基地、充满活力的服务业发展特色区,实现“强区富民”的发展目标。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铁西实现上述发展目标的关键之年。当前,发达经济体已进入复苏状态,并还将保持温和复苏趋势,但是国际货币战争的展开将会对我国等新兴市场造成一定冲击,宏观经济形势渐趋复杂。同时,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决策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铁西还将面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沈阳经济区建设、筹办“十二运”等多重发展机遇,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仍会继续显现。几年来,我区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宜居城区建设不断推进,铁西还会聚集更多的先进生产要素。面对新挑战、新机遇、新目标,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深挖潜力、加速发展,以昂扬向上的工作状态,创新高效的工作措施,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加快铁西全面振兴的征程上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止步,不断开创铁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十届十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将科学发展主题贯穿始终,将结构调整、环境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始终,不断挖掘新潜力、拓展新空间、完善新功能,以“强区富民”为发展目标,全力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现代建筑产业核心区、服务业发展特色区建设,加速推进铁西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011年预期主要经济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980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45亿元,同比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0亿元,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731亿元,同比增长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亿元,同比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亿元,同比增长15%;直接利用外资完成市政府下达的8.32亿美元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认真做好四方面重点工作:

一、以加快产业升级为重点,坚持工业发展主线,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继续调整优化第二产业,提升扩展第三产业,优化结构,做精产业,做大集群,做强企业,不断增强铁西经济综合实力。

——发挥主导产业优势,不断加快新型工业体系建设

全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纵深发展。全年力争实现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8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0个。着力推进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力争千亿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机床产业集群新增企业88户,电气产业集群新增企业77户。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加快华晨宝马第二工厂、普利司通千万条轮胎项目扩产、米其林新工厂、博尼斯多晶硅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裂变、聚变,增强发展后劲。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大力促进现代建筑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认真落实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确保实现产值400亿元,同比增长33%。力争园区面积扩至7平方公里,入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0户。坚持集群式发展,围绕建筑制品、建筑机械和建筑服务开展产业链、价值链招商,力争引进2亿元以上项目10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坚持高端化发展,加快兆寰鹿岛产业园、江苏沃得等32个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实现20个项目达产。加快现代建筑产业总部基地等建筑服务类项目建设,打造全国现代建筑产业的产业基地、创新基地、服务基地。坚持低碳化发展,实现睿能新能源、北方太阳能光伏板等新兴产业项目如期推进,力争进入中国十佳低碳开发区行列。

强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力促沈鼓、远大等骨干企业上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支持机床集团等企业面向国内外招募“代工企业”,走全球化营销之路,扩充普通机床制造产业体系。扶持北方重工、特变沈变等企业,利用产品和技术优势,走国际化发展之路,不断提升企业品牌。鼓励三一重装、北方交通重工等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扶植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力争全区新增国家级研发机构5家,收购国外技术团队15个,引入高层次研发人才1300名,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努力提高国有资产增值能力。推进国有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加快骨干企业重组步伐。完善国有资产收益监管体系,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做好企业债权清收工作,实现国资收益13亿元。

——努力完善区域功能,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提升城区服务业能级,加快西部商业聚集,形成“东腾西跃”的发展新格局,实现三产增加值280亿元,同比增长16%。依托“西部十字金廊”的辐射力,提升现代商贸服务业档次。提高北一路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带高端项目的聚集度。运用市场手段,实施北二路产业带战略升级,引入投资强度大、产业效益高的装备制造企业总部及高端商业。加快华润置地广场、万达旗舰广场、中石油昆仑天然气东北总部等20个重点项目建设。结合城乡群众生活需求,发展贴近百姓的便民服务业态。依托铁西产业新城的影响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沈辽路商贸流通产业带建设,确保优粤诚等7个亿元以上项目如期开工。努力将铁西建设成为国家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度

注重“招大、引新、选优、突强”,围绕装备制造业、现代建筑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继续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深入开发、策划、培育一批重点项目。加大与世界500强和国内知名企业的对接力度,吸引一批关键企业和配套企业,确保千亿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规模。努力实现产业、环境、市场的融合对接,明确招商线路图,主攻欧美、日韩及国内发达地区,推动一批优势产业、潜力行业、龙头企业入区发展。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载体,利用网上招商、中介招商等手段,引导区内领军企业用优势项目、优势资产招商,以产权换市场,以存量换增量,催生一批与国内外著名企业深度合作的强势企业。全年力争实现出口创汇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8%。

二、以完善城市功能为核心,坚持精益化建设与管理,全面优化宜居环境

坚持建设精品、管理精益,打造精美环境,增强区域发展的承载力、集聚力和辐射力,提高铁西城市品位。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计划投入16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城区8.7亿元,开发区7.3亿元。城区新建勋望街北段等5条规划路,改造西北部道路15条共48公里,实施滑翔地区等3处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提升路网运行效率。加快推进功能性、枢纽型重点工程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沈阳站西广场,打造城市交通枢纽新中心。结合地铁九号线建设,做好沈辽路地下行人通道、兴华地下商业街等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强化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增设现代化交通信号设施,全区新增电子拍照系统800处。实施不同区域差别化管理,规划新建公共停车场,试行电子计时停车收费。构建快速畅通交通网络,创建全国交通管理示范区。开发区重点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道路15公里、综合管网33公里、电力工程48公里,建设标准化厂房8万平方米,新增“九通一平”区域4平方公里,为企业发展提供配套支持。

——推行精益化管理

环境整治要坚持常态化,深入实施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加大勤务区市容整治力度,确保家具城周边、兴华商业街、仙女湖地区等重点区域市容环境整洁有序。投入2000万元,购置专业清扫机械设备70台套。管理模式要创新,实施全天候、全方位巡查,探索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模式,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健全城管考核体系,充分发挥部门、街道、社区、居民的联动作用。加快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整肃顽疾要治本,强化建筑工地夹砂带泥、扬尘、噪声等集中治理。增置垃圾中转设施,逐步形成封闭清运、定点处置的城市垃圾处置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扫保水平。

——创建生态宜居铁西

开展生态铁西创建行动,以创建国家环境样板城为目标,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新建卫工、北一绿地,再创建10个市级绿色社区;深入开展宜居铁西创建行动,分阶段实施卫工河改造,打造城市中心区域独有的高品质生态居住区;全面开展低碳铁西创建行动,健全节能减排监测、考核体系,确保完成各项节能减排任务。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9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实施“东搬西建”总攻坚,加快东药等重点企业搬迁,完成炼焦煤气、红梅味精迁移,全面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三、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坚持科学配置公共资源,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用情用心用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优先发展科教事业,提升区域发展潜力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区域竞争力。抓住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区的机遇,进一步挖掘创新载体资源,加大对各类研发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释放现有科研机构优势,力争全年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户、高新技术产品500个,继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步伐,推动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继续实施优质学校和普通学校一体化办学与名师共享工程,深入推行学区制、学年递进制改革,加大城乡间、学区间的校长、教师交流,缩小校际差距。投入1.2亿元新建、改建工人村二校、朝光小学等11所学校,继续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依据人居特点,在建大以北规划建设5000平方米的铁西区为民幼儿园等2所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规范化民办幼儿教育园所发展。继续促进高中教育及民办教育的优化提升,不断满足铁西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积极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升为民惠民能力

着力增强地区发展软实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涵盖众多工业门类的工业博物馆,力争年底主体竣工,发挥其文化传承、科普教育、会展创意等综合功能。完成工业文化走廊二期建设工程。启动铁西全民健身中心和红梅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工程。积极做好全运会承办赛事准备工作。不断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在开发区新建1.5万平方米的“职工文体活动中心”,为广大职工提供文体活动空间。

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基层公共卫生机构条件,启动区结核病防治所、精神卫生中心医院的重建、改造工程,改造4所乡镇卫生院。建立覆盖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常备应急机动队伍建设,增强突发疫情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真心回报铁西人民,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实现实名制就业2.2万人,充分就业社区要达到95%,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深入开展普惠制培训,鼓励扶持个人自主创业,巩固完善就业培训基地25个。

全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计划投入2亿元,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切实满足困难居民、弱势群体的需求。不断增强扶贫助困能力,完善助残帮困、临时救助等各项帮扶制度措施。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妇女儿童、老龄事业。开展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区创建活动。确保区养老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大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以货币补贴和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方式解决48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进一步加强非等级物业小区管理。对15栋老旧危房实施改造,启动北一路保工街等旧楼区拆迁工作。继续对旧住宅区进行综合整治,确保1万户居民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得到改善。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工作方法,下气力破解重点信访疑难案件,妥善解决群众诉求。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继续优化资源,实施5个派出所标准化改造工程。加强街道、社区建设,认真做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对社区干部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街道、社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突出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扎实做好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按照农村区域发展规划,科学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不断提升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等高效农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设施农业7000亩,高标准建设1500亩温室小区,扶持寒富苹果等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12%。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修建道路10公里,启动浑河12公里滨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户用沼气建设工程。加大富民惠农力度。做好科技兴农工作,举办实用技术培训24期。进一步完善社保、医保和失地农民就业保障体系。推进赵家、小祝等村100万平方米移村再建工程。

四、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坚持执政为民,打造勤政务实的服务型政府

推进民主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继续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吸纳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虚心接受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推进阳光透明政府建设。强化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继续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务公开,切实抓好“审批、效率、收费、服务、处罚”五大环节,让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两区审批中心规范运转,杜绝出现“两头办理”、“体外运行”等现象,努力建设更加有利于发展的区域软环境。

推进高效廉洁政府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强化资金支出、国有资产处置及工程招投标等领域监管。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坚决惩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行为。构建反腐倡廉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提高源头防范能力。

各位代表,以本次大会为起点,铁西发展又迎来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需要我们继续挖掘新潜力、拓展新空间、完善新功能、创造新业绩。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心全意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继续弘扬合力拼搏、埋头苦干、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铁西精神,以更加科学的发展理念,更加执着的创新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为保持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铁西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沈阳市 政府工作报告 铁西区 沈阳市铁西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